老刘,这是我那笔菜钱。
我递给他一卷零钱,老刘毫不犹豫地接了过去。
自从退休后,老刘就提倡AA制,导致本该温暖的家庭氛围添了几分生疏与隔阂。
如今,我63岁,经历了生活的种种波折,却从未想到婚姻也可以如此计较。
看到镜子中日渐白发的自己,我得出了一个坚定的决心。
前半生为孩子和丈夫忙碌,如今该是为自己而活的时候了。
一旦做出决定,我对与老刘相关的事情全然不再在意。
让人没想到的是,这个春节,我们的家庭因为AA制而显得如此不同……
大约一年前,我与老刘同时退休。
那时的生活宛如一杯温热的茶,平淡却透着一丝甜美。
每天清晨,我都会在固定的时间为他熬一碗养生粥,配上可口的小菜。
看着他吃得津津有味,我心中暗想,无论多辛苦,这都是值得的。
老刘总是笑呵呵地说:“你的粥是最好喝的。”
这一句话我听了三十多年,从未感到腻烦。
有时我半开玩笑地说:“因为这是我的独门秘方,咱们儿媳是学不来的。”
他听后总会很配合,得意地挺起胸膛说:“这份福气就留给我一个人享受。”
午饭过后,我们总是牵着手在小区散步,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,令人倍感舒适。
小区里的老张看到我们,便调侃道:“你们这是在约会吗?”
老刘总会接话:“当然,这是退休后享受的福利。”
我们恩爱地走在一起,吸引了旁人的一路羡慕。
我心中想着,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退休生活。
每天与心爱的伴侣静静相处,聊聊天、散散步,真是一种幸福。
谁能预料,这样的美好时光很快就被一场“变革”彻底打破。
那是在去年的春天,庭院里樱花盛开得如火如荼,粉嫩的花瓣在微风中飘舞,宛如花雨纷飞。
我正准备去阳台收衣服,老刘却意外地坐在餐桌前,神情严肃地叫住了我:“老伴,过来坐一下,我有件事想和你谈谈。”
见他这副表情,我心中一紧,赶忙坐到他面前:“怎么了?是生病了吗?”
老刘摆了摆手:“不是。我是想,咱们退休了,收入减少了。”
“我思考了一下,不如以后我们的开销干脆AA制吧。”
听到这句话,我手中的筷子几乎掉落在地。
我抬头紧盯着这个与我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男人,瞬间不知该如何回应。
结婚多年,虽然我们各自管理财务,但家庭的日常开支从来都是由我负责。
他突然提议AA制,令我既惊讶又心寒。
“你是认真的?”
我直视他的眼睛,希望从他的表情中找到一丝玩笑的迹象。
他是不是在开玩笑?
最近是不是看了什么时尚的综艺节目,脑子里有了新想法?
正当我这样思索时,老刘却神情严肃地说:“当然是认真的!这样更公平,也能避免将来的争吵。”
“现在很多年轻人不都这样?各自花各自的钱,多自在,互不欠账。”
“他们是年轻人,可我们都年纪大了……”
我的声音微微颤抖,但老刘却打断了我:“年龄和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?”
“你看现在物价高得离谱,退休金又那么少,这样的开销才清楚。”
那天我在厨房里洗碗,泪水忍不住流下来。
水声掩盖了我的哭泣,但心中的苦涩却无法消散。
三十多年的婚姻,对他来说竟然如此简单吗?
窗外的樱花依旧如雨般纷纷落下,而我的思绪却飘回到三十年前那个深夜。
为了凑手术费,我偷偷把婆婆留给我的唯一金项链卖掉了。
那时老刘躺在病床上,紧紧握着我的手说:“有你真好。”
如今,他却要与我精算得一清二楚。
邻居小李送了自家腌的咸菜,看我红着眼圈,关心地问:“嫂子,你怎么了?”
“没事,眼睛被切葱花的时候弄到了,”
我随口编了个理由。
最终,尽管心中极不情愿,我还是点了点头。
或许是这些年习惯了妥协,或许不想让退休后的生活开个坏头,因此我选择了忍耐。
我告诫自己,就算是AA制,毕竟我们还是夫妻。
我总劝慰自己,或许他并没有错,AA制的生活真的更公平。
可是心中那个结,始终无法解开。
于是,我们开始了退休后的AA制生活。
阳光明媚的早晨,家里的氛围却发生了变化。
起初只是柴米油盐开始分摊,后来连水电费、物业费也都要算得清清楚楚。
老刘甚至买了一个专门的记账本,密密麻麻地记录每一笔支出。
日子就这样被老刘的记账本切割得零零碎碎。
那天他坐在餐桌旁,捧着一本崭新的红皮记账本,一笔一划地记着: “八月份,电费89.5元,水费45.2元,煤气费……”
他仔细翻阅账本说:“上个月的电费怎么这么高?你看,比前一个月多了二十多块钱。”
他的眉头紧锁,脸色严肃,仿佛在仔细查找出错的地方。
或许是天气炎热,空调使用频繁。
我只是随口回答,心中却涌动着一阵苦涩。
记得去年这个时候,他还关心地说:“天气这么热,记得多开空调。”
而如今,他简直像变了一个人,拿出计算器啪啪作响:“这部分是我们俩的,要平摊,各自十块五毛七。”
听着他认真严肃的口吻,我心中突然感到可笑,却笑不出来。
我们的家,什么时候变成了一笔笔必须清算的账目了?
周末去超市购物,成了我最难忍受的时候。
以前我们都是一起去,现在却各自买各自的东西,甚至推着两个购物车。
老刘的购物车里总是装满了他爱吃的零食和新鲜水果,尤其是那种价位五六十块一斤的提子。
以前我总是默默为他挑选,他现在竟然自己去买,却连让我尝尝的心思都没有。
而我的购物车里仅有生活所需——便宜的洗衣液、打折的卫生纸,还有一些价格低廉的蔬菜。
曾经丰富多彩的超市货架,如今在我面前只剩下摇晃的价格标签。
在收银台前的情景让我更是心如刀割。
“阿姨,要分开结账吗?”
年轻的收银员问。
她的眼中流露出迷惑,心里大概在疑惑:这对夫妻怎么连购物都分得如此清楚?
“要,分开。”
老刘急忙回应,他那种全然不在意的态度让我心里一阵刺痛。
我低下头整理购物袋,不敢与收银员的困惑目光相接,生怕在她的眼中看到一丝同情。
每次回家买菜,我都会把小票递给他。
他架上老花镜,逐项仔细核对每一笔花费,然后将他的那部分钱交给我。
一天,外面下着大雨,我全身湿透,手提一大袋沉重的菜。
而他却在沙发上看着小票,忙着算:这个青菜是不是有点贵?
我记得隔壁的菜市场似乎更实惠。
我目光投向窗外的雨,心中不断回想他下岗那会儿的情景。
那时我毫不犹豫地将所有积蓄拿出来,帮助他开小店。
他握着我的存折,眼中闪着泪花,感动地说:有你真好,我们一起努力。
然而,如今他连买菜都要斤斤计较?
那个曾说要和我共同掌管这个家的男人,怎么变成了整天盯着账单计算的会计?
“你倒是说句话啊,这青菜到底贵不贵?”
他的声音将我从思绪中唤回现实。
我看着他,突然说:是啊,确实贵。
以后你自己去买吧,免得我又买贵了,让你心里不爽。
他愣了一下,尴尬地放下了计算器,但第二天,我发现他真的独自去买菜了。
那一瞬间,我心里仿佛碎了一角。
这种新的生活方式,迅速引发了一连串的变化。
往昔我买菜总是会考虑他的口味,特意选一些他喜欢吃的食材。
我还记得他特别爱我做的红烧肉,每次都依照婆婆传授的秘方,炖得特别入味。
那时他总是夸:“你做的红烧肉最好吃。”
但如今,我却开始精打细算,只挑必要的食材,一荤一素的简单搭配,吃饱就行。
某天,老刘的老同事来我家拜访,我只清炒几个青菜。
老同事打趣道:“刘哥,你这餐可真简单。”
“我记得你以前最爱你婆娘做的红烧肉,现在想起来都让人流口水。”
老刘尴尬一笑:“现在要注重养生,肉得少吃。”
客人一走,他就问我:“老伴,今天怎么又是青菜豆腐?来客人竟不做点好菜?”
“你想吃肉就自己去买,我这钱只够这些了。”
我平淡回应。
看着他失望的表情,我心中也不是滋味,但既然决定了AA制,那就该坚持下去。
每次这样的对话后,家中总会陷入一种奇特的沉默。
电视的音量开得极大,却无法遮掩我们之间的冷淡。
生活中的温情无声地消散,恰似秋日的落叶,静静地飘飞而去。
记得那天是一个淋漓尽致的雨天,我去附近的集市买菜。
雨下得很猛,我忘了带伞,只得用一个塑料袋顶在头上,匆忙往回赶。
回到家,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了。
过去,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,老刘总会心疼地递我一条毛巾,细心地帮我擦干头发。
他总会关切地问:“怎么不带伞?大雨可不是好事啊。”
可是现在,他只是抬头看了我一眼,然后又回到他热爱的电视节目中。
电视里正在播放他心头最爱的新闻联播,他连声音都懒得调小。
我站在门口,望着滴落的水,心中禁不住一阵冷笑。
这就是他所认为的“公平”吗?
难道关心也要算得如此清晰?
“记得把地擦干,不要留下水印。”
他头也不回地说。
我握紧手中提着的菜,没有多言,径直去取拖把。
有一次,我见他在咳嗽,特别买了一袋橘子。
当我递给他时,他却问:“这是你个人的,还是我们俩的共用?”
顿时,我感觉我们的关系变得如同室友一般。
“若是觉得贵,那就当我请你的吧。”
我把橘子放在了茶几上。
“那可不行,得算个清楚。”
他从钱包中掏出钱,“这玩意儿总共一半多少钱?”
看着他如此认真地计算,我突然想问他:“你知道这些年我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心血吗?”
但我最后还是没有开口,默默地收下了那些钱。
这样的日子实在令人觉得可笑。
每天早晨醒来,看到床边这个无比熟悉的人,却感觉他比邻居还要遥不可及。
令我最伤心的事情是在儿子和儿媳来家里聚餐的那一天。
早上,我特别去市场精心挑选了最新鲜的蔬菜。
原本想着孩子们工作繁忙,难得回家聚餐,我便准备了一些他们爱吃的佳肴。
我蒸了儿子最爱吃的河蟹,炖了儿媳钟爱的排骨汤,甚至还破天荒地为老刘做了他喜爱的红烧肉。
“妈妈,您真是太周到了。”
雅雅一进门就闻到那扑鼻的香气,开心地说道:“最近工作太忙,真想念您的手艺。”
看到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,欢声笑语的样子,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。
谁能料到,老刘在餐后竟然拿出了计算器,按了一阵子后说:“今天的菜,你出多少,我出多少。”
“爸,你们这是……”
儿媳雅雅愣愣地看着我们。
她温柔体贴,平时总是最懂得如何照顾他人的感受。
我能感受到,她在努力抑制自己的表情,试图不让尴尬流露出来。
“如今我和你妈都在实行AA制,所以得算清楚。”
老刘理直气壮地说,俨然这事是应该的。
“你们年轻人不也都是这样吗?这多好啊。”
“但是爸,那是……”
雅雅欲言又止,带着一种恳求的目光看向儿子。
我低着头,脸颊如同着火一般,感受着无尽的羞愧。
一桌丰盛的美食瞬间失去了吸引力,刚才愉快的气氛顷刻间变得尴尬。
我紧紧握住围裙,指甲几乎陷入皮肉之中。
儿子坐在那儿,握着筷子的手绷得紧紧的,指节泛着白色的光泽。
我能看出他正在竭力克制愤怒,最终他却什么也没有说,只是默默放下筷子,转身走向厨房去倒水。
“这只螃蟹看起来挺贵的……”
老刘还在那算计,“不如把螃蟹算在你的那一份,排骨算我的怎么样?”
“爸!”
儿子终于忍无可忍,水杯重重放在桌上,“您能不能停止这样的行为?”
“我哪里做错了?”
老刘一副无辜的表情,“这不是很正常吗?”
那顿午餐就这样在尴尬之中结束了。
送走了孩子们后,我站在厨房洗碗,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。
老刘走过来递给我一张钞票:“这是我那份的钱。”
自那之后,孩子们到我家吃饭的频率明显减少。
以前他们每个周末都会来共进早餐,现在偶尔来一次总是声称已经吃过,或者直接带些外卖。
尽管他们找了各种借口,比如加班或是约了朋友。
但我心里明了,他们是希望避免再次面对这样的窘迫局面。
有一个晚上,儿子单独给我打电话:“妈,您和爸这样的AA制,真的合适吗?”
电话那头,他的声音满是关切,我苦笑着回道:“他说这样更公正。”
我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轻松,害怕儿子察觉到内心的伤感。
“父母没必要这样… 我和雅雅都觉得这种情况很别扭。”
“雅雅表示她根本没见过这样的长辈,她的爸妈恩爱得意,永远不会如此计较。”
“儿子…”
我的声音有些颤抖。
“过去的日子多美好啊,”
儿子叹了口气,“过年过节的时候,家里总是热闹非凡,而现在……”
我听出了他言语中的痛楚,泪水瞬间涌出。
然而我不想让他担心,所以强忍着泪水说道:“儿子,妈没事,你们好好生活。”
挂完电话后,我独自在阳台上坐了很久。
楼下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让我忆起往昔,那时我和老刘也会手牵手去跳舞。
那段时光虽然简单,却充满了甜蜜,而如今,一切早已不再。
每当朋友聚会时,我总感觉一阵别扭。
姐妹们聊起各自家庭的情况时,我常常摸不着头脑,担心说错了话会让大家担忧。
有一次和老姐妹们在茶馆聊天,王姐提到她的老公给她买了一条金项链,我几乎忍不住落泪。
我费力地平复情绪,但她们已经察觉到了我的异常。
经过几番询问,我只能吐露老刘坚持AA制的事情。
“都已经退休了,还要分担费用?难道这是像年轻人谈恋爱吗!”
王姐摇了摇头,险些把茶杯摔在地上。
李姐也同意地说道:“就是,结婚这么多年,分得那么清楚有什么意义?你们这是在过日子,还是在做生意?”
张姐气愤得拍了拍我的手:“如果是我,早就和他分手了。”
“这哪里像个温馨的家?当初你们结婚时可不是这样的呀。”
我只能微微一笑,没有回应,但心中的委屈与失落感却在不断攀升。
这三十年里我所付出的,怎是几句话所能表达的清楚?
单位三度提拔我当科长,我都拒绝了,只因老刘说家里少了我不可。
他每次出差,家里的琐事到照顾老人的病,我都是一个人在操劳。
我记得那次特别难熬,正当他在外地时,儿子突然高烧。
那时手机还不普及,我独自一人抱着发烧的孩子,黑夜里在城市的街头奔波,寻找医院。
当天亮终于与他取得联系时,他在电话那头的哭泣让我心疼,而我却反过来安慰他:“没事,我陪着你。”
王姐愤怒地说道:“当初怎么就没有跟他算清楚这笔账?这么多年的付出,他竟然忘得一干二净?”
我无奈地苦笑着摇头:“那时真觉得我们是一 family,怎能想到要算账?可是现在……”
说到这里,我的泪水已止不住地流下来。
这些年来,哪怕他只是小感冒,我的心里都会像是被扎了一针,而如今他竟然要把每一分钱都计算得一清二楚。
渐渐地,我也开始改变。
曾经想着为他准备各种美味,现在只会随意煮一些青菜和豆腐。
他最爱的红烧肉,除非他自己去买回来材料,否则我连看都不会去看。
家务活我也不再像以往那样抢着做。
一天早上,他突然提醒我:“卫生间的灯坏了,去修一下吧。”
我毫不抬头地回答:“你自己去修,或者请个维修工,费用各自承担。”
我的话让他愣住了,茶杯里的水波折射出他错愕的神情。
老刘呆立了好一会,最后默默地去修灯了。
从那以后,类似的对话越来越频繁,我们之间的距离也在不断拉大。
有时晚上躺在床上,听着客厅里的电视声,不禁想: 如果不再是AA制,我们的退休生活会不会有所不同?
是否还能像从前那样,一起喝茶、看电视、聊天、欢笑?
可惜,那样的日子,似乎已经变得遥不可及。
日子就这样悄然过去,我开始尝试各种活动来消磨时间,不再像过去那样将所有心思都放在家务上。
每天早晨六点,我都会准时去公园与王姐她们一起练太极拳,接着再参加广场舞。
中午匆忙回家简单吃点东西,下午和小姐妹们约好去公园打牌、闲聊。
慢慢地,我发现自己不再那么在意家里的琐事。
厨房里的碗筷多放一天也无所谓,阳台上晾了好几天的衣服我也懒得去收。
老刘经常站在厨房门口,想开口却又忍住,最后只能默默地洗碗。
“你最近总是往外跑,怎么回事?”
一天晚上,他终于按耐不住问我。
那时我正整理第二天要穿的舞衣,没抬头回应:“待在家里只是在浪费我的时间。”
他的脸色立刻变得非常难看。
我注意到他用手指头在报纸上捏出了一道道褶皱,但对此装作未见。
以前的我早就心软,但如今,我觉得他也该体验一下被忽视的滋味。
时光在这样的拖延中悄然走到了除夕,按照我们之前约好的“AA制”,年夜饭的准备要各自负责。
我负责购买素菜,而他则负责荤菜。
几天前,我就把要准备的青菜和豆腐买好了,但却没有提醒他。
除夕那天下午,老刘忽然意识到年夜饭的准备,急匆匆地打开冰箱,结果里头只有寥寥数样。
“怎么冰箱里只有青菜和豆腐?”
他的语气中透出明显的惊讶和不满。
对啊,这可是我负责的部分。
我坐在沙发上,心里有种莫名的快意。
你的呢?
没想到老刘突然怒火中烧,猛然关上冰箱门。
什么?
你居然只为自己准备了?
大过年的一家人就打算这样算计?
他的反应让我非常生气,我立刻从沙发跳了起来。
怎么?
你之前要AA制,现在又来指责我算得清楚?
你自己忘了买菜,难道还要来怪我?
可是这是过年!
孩子们一会儿就要来了,你就打算让他们吃青菜豆腐?
我已无意压抑情绪,直截了当地吼回去:那你早该想到啊!
既然是AA,为什么过年就不能例外?
平时你算得那么清楚,今天怎么反过来责怪我?
老刘涨红了脸,指着我,手都在颤抖:你...
你这是故意拖到现在?
是又怎么样?
我冷冷一笑:这不就是你想要的生活方式吗?
你不是说公平吗?
这还不够公平?
虽然我的声音在颤抖,却意外地坚定。
过去一年的所有委屈与不快,在此刻全都化作了我反击的动力。
“你……”
老刘的语气瞬间变得温柔下来,过年嘛,我现在去买些菜可以吗?
我冷冷地回答道:现在超市都关门了,你打算去哪儿买菜呢?
老刘有些慌张,额头上渗出了细微的汗珠。
“可是孩子们一会儿就要来吃年夜饭啊!总不能只有这些素菜吧?”
我依旧盯着电视,故意不去看他。
“我不能替你准备,任何荤菜都是你的责任,这可不是我说的,而是你自己常常提到的,要各自承担责任。”
就在这时,楼下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。
门铃的声音像锤子一样,击破了房间的沉寂。
老刘一时无所适从,眼神游离不定,最终只能缓缓走向门口。
门打开后,儿媳雅雅拎着一堆大包小包走了进来,顿时愣住了。
“爸,妈,我们来了!带来了您最喜欢的瓜子和点心。”
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,身后的儿子也提着几个精美的礼盒。
儿子举起手里的保温盒说:“这是雅雅特别为您包的韭菜馅饺子,刚做好的,热乎乎的。”
然而,当他们走进厨房,看到灶台上仅有的几道素菜时,大家都愣住了。
按照往年的惯例,这个时刻,厨房里应该是蒸汽腾腾,各色美食满桌而放。
我记得去年,我亲手腌制的小菜就有六七种,而老刘亲自烤的鸭子香气四溢,一直到整个楼道里。
“妈,今年的年夜饭怎么会这么简单?”
儿子小心翼翼地询问,目光在我和他爸之间游移不定。
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,声音压得很低。
我站起身,深吸一口气,把这一年来的事情,尤其是今天买菜的安排,详细叙述了一遍。
说的过程中,眼泪忍不住流下,像断了线的珠子般: “你们觉得,这算是什么日子?这分明是在经营一家超市,连买个菜都得一笔一笔算清楚。”
“妈……”
雅雅心疼地握住我的手,递给我纸巾。
儿子听到这些,脸色立刻沉了下来,皱着眉头看向老刘:“爸,您这AA制也太……”
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压抑的愤怒,而老刘的音量立即提高,似乎想要掩饰什么:“怎么了?这很公平啊。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,不是你们年轻人也常用AA制吗?”
“公平?”
一向温柔的雅雅忽然激动起来,声音也微微颤抖。
“过年是团圆的时刻,而你却在这里图谋些什么?妈妈这些年为这个家庭付出了那么多,您就这样对她?”
雅雅的眼泪夺眶而出:“您知道吗?前几天我妈还在感慨,羡慕你们退休后能每天在一起。”
“我们在路上还说,今年一定要多陪陪你们,但是结果却是…”
她哽咽着再也无法继续,老刘试图解释,却无从下手。
屋子里瞬间陷入了诡异的寂静,唯有电视里春节联欢晚会的热闹声响起,主持人兴奋地呼喊:“让我们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!”
这样欢快的氛围使得眼前这一幕显得格外讽刺。
我们四个人在厨房里僵持着,没有人愿意打破这份沉默。
突然,饺子的香味从保温盒中悠悠飘散开来。
那熟悉的气息唤起了我对每年除夕全家一起包饺子的温暖回忆。
这股香气似乎为沉闷的房间带来了些许生机,触动了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。
老刘静静地站在那里,一句话也说不出口,目光聚焦在儿媳带来的保温盒,里面装着她精心准备的饺子。
我想起每一年除夕,是我在包饺子,他在一旁剁馅,边干活边夸赞:“你的饺子总是最好吃。”
看到他此刻的表情,心底一阵难过涌现。
或许他内心也在挣扎,我们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,从曾经的亲密无间渐渐演变为如今互相算计的陌生。
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以言说的苦涩。
我默默起身走向书房,翻出那本积灰已久的相册。
里面的照片记录着,我们一家人在欢乐中包饺子、贴春联的场景仿佛再次活过来。
那个时候的除夕,厨房总是热火朝天。
儿子在帮忙和面,老刘在剁馅,我负责包饺子,甚至平日里不太进厨房的婆婆也会坐在一旁为我们讲述故事。
我们的结婚照上,十指相扣,笑容如花。
那时刚领到工资,他带我去照相馆拍婚纱照,为了省钱特意租了一件婚纱。
他却承诺:“等我有钱了,我一定会给你买最漂亮的婚纱。”
翻到儿子满月的照片,老刘抱着孩子的样子,眼中满是幸福的光芒。
那时他刚刚下岗,生活过得十分拮据,依然咬牙为儿子买了个小蛋糕,执意要为孩子庆祝。
经过这些年,我们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。
从一无所有到生活稳定,为何如今却要把一切都算得如此清楚?
不知过了多久,书房的门轻轻打开,身后传来了沉重的脚步声。
“老伴……”
老刘的声音有些哽咽,“我对不起你。”
我转过身,看到他的眼眶微红,手中还握着我们共同记账的本子。
“这一年,我实在是太纠结了。”
他坐到我身边,放下账本,拿起相册。
“看这些照片我才明白,这些年你为家庭付出了多少。”
他指着一张照片说:“你看,这件毛衣,你已经穿了整整三年。”
他的声音逐渐低沉:“钱的事情永远是算不清楚的,家中的温暖才是最珍贵的。”
这一点,我怎么现在才明白?
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下:你可知道,这一年我经历了多少磨难。
“我们结婚这么多年,你对我却如此计算,我反而觉得自己好像是为人打工,只能和老板逐笔结算。”
“每次你用计算器算账的时候,我在想,我们之间的感情难道也可以用数字来衡量吗?”
我错了。
老刘握住我的手,我能感受到他指尖轻微的颤动,“从今天开始,我们不再算账,一切回归往日的宁静。”
“你还记得我们婚礼上说过的话吗?同甘共苦、互相扶持,我却迷失了初心。”
“这个账本,从今往后就不再需要了。”
说着,他轻轻将账本撕成两半。
就在此时,外面传来了儿子的声音:“爸、妈,我们点了外卖,一起来吃年夜饭吧!”
这温暖的声音打破了书房中的沉重气氛,我们对视一笑,擦干眼泪,一起走出了书房。
餐桌旁,儿媳已经把外卖摆放整齐。
锅中还温热着她带来的饺子,香气弥漫在整个房间。
虽然菜品简单,然而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温暖。
“来,妈。”
儿媳雅雅给我夹了一块糖醋排骨,“这是您最爱的。”
老刘侧头望着我,片刻的犹豫后,他也试着夹起一筷子的青菜放入我的碗中。
这是他很久未曾做的举动,瞬间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。
这一轻微的举动,唤回了我许多往事的片段。
我还记得父亲每次开饭前,总是先为我夹菜,常挂嘴边的是要照顾这个“厨娘”。
“您来尝尝这个汤,”
雅雅亦为老刘盛起了一碗汤,“这是我照着妈妈的秘方努力学的。”
老刘品尝了一口,眼睛瞬间亮了:“这汤的味道简直就像你妈妈做的一样。”
“爸,明天我能陪您一起去市场买菜吗?”
儿子提议道,“我们可以一起做一顿丰盛的团圆饭。”
“我还记得小时候,您最擅长的就是红烧鱼,已经好久没吃过了。”
“好,好的。”
老刘连连点头,眼中满是温柔地望着我们,“从今往后家里的琐事,我和你妈都会一起处理,不再分你我。”
说这话时他特意朝我投来一个歉意的眼神。
儿媳笑着说:“妈,这豆腐真是太美味了,您是怎样做的?您这手艺在亲戚中可是数一数二的。”
“过几天我教你。”
我说道,目光不经意再次投向老刘。
他正露出满脸的笑容,给儿子夹着菜,眼中流露出愧疚和深深的爱意。
晚饭过后,我们全家齐聚在客厅,一同观看春节联欢晚会。
电视里的歌舞气氛热烈,洋溢着无比的欢乐,但此刻的家庭温暖却更加让人心动。
老刘忽然握住了我的手,手心依稀透出一丝温热的汗水:“我们能否像昔日那样相处?你去采购,我来帮忙;你忙着做饭,我就负责洗碗。”
“这样似乎不太公平。”
我故作调侃,希望能让他莞尔一笑。
“傻瓜。”
老刘温柔地轻拍了我的手,声音中带着几分哽咽。
“这一辈子,你对我的关怀,我是永远也无法回报的。从今往后,我会好好珍惜你,再也不会提AA的事情了。”
儿子与儿媳相视一笑,脸上流露出暖心的欣慰,雅雅甚至偷偷给我竖起了大拇指。
这个除夕,尽管没有山珍海味,但我感受到的温暖却比任何一年都要厚重。
瞧着老刘忙着收拾碗筷的模样,我心中明白,我们的家庭终于找回了往日的轨迹。
老刘突然转身,对我说道:“明天一早我去买早餐,你想吃些什么?”
我笑着回应:“你不是说大家各自付款吗?”
“去你的。”
他故作愤怒地答道,“以后可不许再提这事!”
我们都开心地大笑,甚至连春晚的笑声都不及我们的欢笑。
这个除夕,起初有些波折,却在最后让人感受到意外的温暖。
第二天一大早,天还没有完全亮,老刘悄悄起床开始烧水。
我在厨房听到声响,想要起身去看看,他却轻声叫我别动:“你继续躺着,我来给你熬粥。”
这是他这一年来首次这么做。
我躺在床上,听着厨房里传出的声音,闻着那淡淡的米香,心中突然涌起一阵酸楚。
等我起床时,桌上已经摆好了冒着热气的养生粥。
粥里加了红枣和枸杞,还有我最爱的咸菜。
好久没喝到你煮的粥了。
我尝了一口,那熟悉的味道让我感到温暖。
我记得以前每次你出差回来,我总是这样给你熬粥。
“我会每天都会为你做。”
老刘认真地说,“你不知道,昨晚我躺在床上思考了许多事情。”
“那些年,每次我出差回家,你总是熬粥等我,而我却从来没有关心过你是否疲惫。”
儿子和儿媳见此情景,不禁露出了笑容。
雅雅轻声对我说:“妈妈,我一直就知道爸爸心里是很挂念您的。”
全家围坐在一起享用早餐,气氛依旧如昔,温暖而亲密。
老刘特意跑到楼下买了我最爱吃的油条,想要弥补这一年来对我的亏欠。
“顺便说一下,”
他忽然开口说道,“我已经把上个月的账本扔掉了。”
这是真的吗?
我有些惊讶。
“是啊,”
他脸上挂着笑容说,“以后我们的账就都记录在心里。”
老刘后来提到,那顿青菜豆腐餐让他领悟了许多道理。
婚姻与亲情,永远无法用金钱来衡量。
当晚,他躺在床上,回想起过去一年中的点滴,突然意识到自己差点失去最珍贵的东西。
夫妻之间真正的平衡,并不是斤斤计较,而是相互理解,共同经营这个家庭。
尽管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才领悟这个道理,但至少最终没有错过对方。
生活依旧在继续,但我们的日子已经完全变得不同。
每天清晨,老刘都会陪我一起进行晨间锻炼,之后还会一起去市场买菜、准备晚餐。
每当经过小区的花园,他总是会挑选一朵花插在我的发间,就如同年轻时那般。
他不再过于计较金钱,而是更多地关注如何让我感到快乐。
上周我感冒了,他立刻请假留在家中,全心全意地照顾我,甚至学习了如何熬制姜汤。
几天前,王姐他们又来我们家做客,刚一进门就看到老刘在厨房忙得不亦乐乎,而我在一旁辅助。
看到我们这般恩爱,王姐不禁感慨:“这就是夫妻应有的状态。”
没错,这正是我们心中理想的生活。
那些斤斤计较的岁月早已过去,如今的每一天,都是我们共同描绘的温暖画卷。
有时我在想,或许经历了那一年不断的争吵后,我们反而更加明白家庭的真正温暖是什么。